ircbc.cn
Open in
urlscan Pro
159.226.128.43
Public Scan
Submitted URL: https://ircbc.cn/
Effective URL: https://ircbc.cn/welcome.do
Submission: On November 23 via api from US — Scanned from DE
Effective URL: https://ircbc.cn/welcome.do
Submission: On November 23 via api from US — Scanned from DE
Form analysis
1 forms found in the DOMName: searchQueryForm — POST
<form name="searchQueryForm" method="post">
<p class="p2">
<input name="searchtext" type="text" id="searchtext" class="so_input" onkeypress="if(event.keyCode==13) {btn.click();return false;}" value="请输入关键词" onfocus="if(this.value=='请输入关键词') {this.value='';}this.style.color='#8692A4';"
onblur="if(this.value=='') {this.value='请输入关键词';this.style.color='#8692A4';}">
<input type="submit" name="btn" id="btn" class="so2" value="" onclick="javascript:fsubmit(document.searchQueryForm);return false;">
</p>
</form>
Text Content
中文 | EN * 首 页 * 中心概况 概况介绍 组织结构 新闻公告 * 研究团队 袁钧瑛课题组 马大为课题组 周界文课题组 陈椰林课题组 陈忠文课题组 陈志翔课题组 方燕姗课题组 何凯雯课题组 贺焯皓课题组 胡军浩课题组 胡振一课题组 李婉津课题组 刘聪课题组 刘南课题组 马定邦课题组 潘晨琛课题组 谭立课题组 王文元课题组 王召印课题组 韦海课题组 许代超课题组 于杰课题组 邹呈雨课题组 张耀阳课题组 张一小课题组 张在荣课题组 周振课题组 朱正江课题组 * 研究生教育 招生信息 联合培养 本科毕业实习 夏令营 导师介绍 学位管理 申请奖学金 * 科学研究 技术平台 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 学术报告 科研进展 * 党群园地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 * * 1234 学术报告 more + * Title: PELSA:一种能在复杂体系中鉴定配体靶蛋白及结合位点的蛋白质组新技术 * 叶明亮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Date: 2024-11-19 15:30 * Place: 中心1楼报告厅 (线下) * Title: The myeloid side of the brain * Marco Prinz * University of Freiburg * Date: 2024-11-19 14:00(Tuesday) * Place: 中心1楼报告厅 (线下) 新闻公告News more + * 中国科学院国际交流计划(PIFI)国际杰出学者入选... * Protein Homeostasis in Signaling and Diseases ... * 《险远之境,有志同行》IRCBC宣传片发布! * 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8月student sem... * 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6月student sem... * 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5月student sem... * 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4月student sem... * 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3月student sem... 招生Admissions more + * 2025年交叉中心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 2025年交叉中心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公告 * 2024年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硕... * 2024年交叉中心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通... * 2024年交叉中心秋季入学博士生招生报名公告 招聘Recruitment more + * 谭立、袁钧瑛团队联合招聘 药物筛选科研助理 * 周界文课题组 招聘研究助理 * 袁钧瑛课题组 招聘动物科研助理 * 袁钧瑛课题组 招聘蛋白纯化科研助理 * 周振课题组 招聘研究助理(数学建模) 科研进展Research Progress * 10月 2024年 JACS | 刘聪与谭立团队合作开发靶向帕金森病α-syn病理聚集体无序结构区的抑制剂 这一研究为靶向病理蛋白无序区的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与研发奠定了基础,并为开发具有帕金森病治疗潜力的小分子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详细】 * 09月 2024年 Cell Research | 刘聪与合作者揭示帕金森病致病蛋白聚集破坏选择性自噬的新机制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PD发病过程中α-syn病理聚集与选择性自噬紊乱两个重要病理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为理解PD复杂的致病机制及发展新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详细】 * 08月 2024年 PNAS│ 刘聪课题组提出化学分子识别病理蛋白聚集可塑性的新观点 本研究拓展了对小分子-淀粉样蛋白聚集体互作机制的理解,同时为淀粉样蛋白聚集特异性PET探针的开发带来了新的思考,为开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精准分子诊断工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详细】 * 07月 2024年 Dev Cell丨方燕姗与合作者绘制小鼠脊髓损伤的分子时空图谱并发现新型星形胶质细胞亚群和IGFBP2分泌蛋白的治 该工作不仅为理解受损脊髓的时空重组提供了丰富的分子信息和有用的数据分析工具,而且鉴定出具有SCI治疗潜力的新靶点IGFBP2蛋白,为未来推进相关转化研究和进一步的机制探索奠定了基础。 【详细】 * 07月 2024年 Chem Sci + NAR | 胡姣姣(刘聪组)合作揭示Hsp90α及ParB相分离新机制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Hsp90α的相分离现象并鉴定了凝聚体中的底物蛋白,为未来研究Hsp90α在各种MLOs中的功能奠定了开创性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该研究为由GRn以及PRn二肽重复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 【详细】 * 06月 2024年 Cell Research | 张一小与合作者揭示囊泡乙酰胆碱转运蛋白VAChT的底物识别和药物抑制机制 该研究加深了人们对VAChT乃至整个SLC18家族蛋白底物识别机制的理解,并为针对vesamicol和VAChT的药物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详细】 * 06月 2024年 Nat Microbiol | 许代超团队揭示了葡萄糖感知与非经典焦亡之间的分子联接 这项研究的发现提示,临床上病人营养状况和血糖水平的维持可能对治疗耶尔森氏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 * 06月 2024年 Natl Sci Rev | 刘聪与朱正江团队合作揭示帕金森病中脂质代谢紊乱与α-syn病理聚集的内在关系 本工作强调了LPC在保持α-syn的天然构象以抑制异常聚集中的关键作用,建立了脂质代谢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中α-syn异常聚集之间的潜在联系。 【详细】 * 05月 2024年 Nat Struct Mol Biol | 于杰课题组揭示粘多糖症相关溶酶体乙酰转移酶HGSNAT的跨膜催化机制 在本项研究中,作者首先解析了以二聚化的形式存在的HGSNAT,整体形状类似于大写字母“M”,是一种全新的折叠结构(图1)。HGSNAT的跨膜螺旋形成亲水性的跨膜通道。位于胞质侧的Ac-CoA进入跨膜通道并引起通道扩张。通... 【详细】 * 11月 2024年 Sci Adv | 刘聪与合作者揭示渐冻人SOD1病理聚集的结构多态性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H46R纤维、G85R纤维和野生型SOD1纤维之间的结构差异,在原子水平上揭示了SOD1病理突变体H46R和G85R淀粉样纤维激活细胞铁死亡的机制,证明金属离子结合区域的两种病理突变都能够破坏SOD1纤维中重要的... 【详细】 * 11月 2024年 Trends in Cell Biology |许代超研究员受邀综述:棕榈酰化修饰在细胞焦亡中的新作用 棕榈酰化是NLRP3炎症小体和GSDMD激活的关键调控步骤,这一发现对我们了解细胞焦亡的启动和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 * 11月 2024年 Nat Cell Biol | 袁钧瑛实验室揭示亚精胺调控RIPK1乙酰羟丁胺化(acetylhypusination)修饰抑制糖尿病的发生 这项研究发现RIPK1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死亡和炎症对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直接诱导2型糖尿病的发病,促进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展以及出现类似糖尿病患者终末期难以治疗的肾损伤,提示了RIPK1是治疗... 【详细】 * 10月 2024年 Molecular Cell | 许代超团队揭示了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广谱启动机制 这些系列的研究表明棕榈酰化修饰是一种广谱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启动机制。 【详细】 * 10月 2024年 JACS | 刘聪与合作者设计自组装多肽诱导蛋白聚集发展新颖肿瘤抑制剂 本研究利用多肽自组装的特性,通过设计能够靶向识别FUS蛋白的活性β4多肽,诱导FUS在细胞中聚集,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这为靶向FUS的肿瘤药物研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详细】 * 10月 2024年 Nat. Struct. Mol. Biol. | 刘聪与合作者发现聚糖分子调控帕金森病致病蛋白相变聚集并抑制其病理毒性 此项研究通过综合运用化学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发现了肝素多糖对病理性淀粉样蛋白聚集的时序重塑能力;揭示了成熟的病理纤维聚集体仍可以在与活性多糖分子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结构演化,进而... 【详细】 研究团队Research Team * 神经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研究组 方燕姗课题组主要研究神经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神经轴突退化变性坏死 (axon degeneration) 课题组运用全新的果蝇神经损伤活体动物模型结合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高分辨率荧光成像、新一代测序技术、现代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研究调控神经轴突退化变性坏死和促进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并以此作为基础开发用于 * 神经可塑性与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组 何凯雯课题组主要以小鼠为模式动物,通过电生理、成像、免疫组化和行为学等方法来研究神经可塑性的细胞分子机理及其调控手段。神经可塑性被广泛认为是神经发育以及学习与记忆储存的大脑基础,并且,它的异常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病变息息相关。 * 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学研究组 贺焯皓课题组主要研究包括AD, FTLD,CTE在内的一系列以中枢神经系统中tau蛋白沉积为特征的tau蛋白病的病理发生机理。通过从疾病人脑组织提取或者体外重建病理蛋白作为“种子”,建立新型的疾病细胞、动物模型,并结合神经病理学,神经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多组学等技术,围绕病理发生过程开展系统性的研究,发展针对这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技术。 * 血管生物学研究组 胡军浩课题组主要研究血管在衰老和疾病过程中的功能改变。将综合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并制备新的动物模型用以研究以下问题: 1. 血管新生过程中,不同血管内皮细胞群体的特性。并筛选新一代特异性的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的药物。 2. 神经退行性疾病过程中,血管功能的改变,并探索基于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治疗方法。 * 药物化学生物学研究组 胡振一药物化学生物学课题组致力于利用化学手段研究和调控生命活动过程。本课题组聚焦于双功能分子(PROTAC,PhosTAC等),以生物功能为目标,以化学合成为手段 (Biology driven, chemistry empowered),调控生命和疾病的发生过程,做生命的工程师。我们的目标是基于双功能分子药物,开发老年痴呆症、癌症等疾病的治疗方法。 * 基因调控与表观遗传学研究组 李婉津课题组主要研究多种疾病如脊髓侧索硬化症、阿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肿瘤耐药过程中炎症反应的表观遗传及基因转录调控机制,联合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手段对疾病中转录活动中的染色质重塑异常和组蛋白修饰变化进行鉴定和探索。 * 蛋白质相变与疾病研究组 刘聪课题组主要研究: 1.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 亨廷顿氏病相关的蛋白质的错误折叠,异常积聚,和淀粉样化的分子机理研究。 2.基于重要生物靶点分子结构的小分子药物先导物的设计,筛选和优化。主要针对老年痴呆症 * 衰老与退行性疾病研究组 刘南课题组主要研究衰老和与衰老相关的老年病的发生、发展具有极强的内在关联性。为了揭示潜在的内源机制,我们建立了果蝇衰老模型,并首次发现了具有高度序列保守性的单一微小RNA,miR-34,在成体脑组织中的重要功能。利用果蝇RNAi筛选平台和新一代测序技术,我们发现了介导微小RNA加工通路的新基因,并命名为Nibbler; * 生物节律研究组 马定邦课题组开发和应用多种高通量单细胞组学研究技术,例如单细胞RNA sequencing等,结合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动物行为学,在单细胞和神经环路水平深入研究生物节律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生物节律与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 全系统成像与神经疾病机制研究组 潘晨琛课题组长期从事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综合运用多种先进的离体和在体研究技术研究神经生物学与癌症生物学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全身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的升级与优化;(2)神经退行性疾病引起全身病变的系统性研究;(3)神经系统与全身范围癌转移相互作用的全系统研究。 * 药物化学生物学研究组 谭立课题组以潜在靶标蛋白结构及功能为导向,研发新颖、高特异性、高活性的小分子调节剂;以所研发出的新型调节剂作为信号通路探针,进一步研究其靶标蛋白在癌症、炎症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病理功能,及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优化先导化合物,研发临床治疗的候选药物。 * 干细胞和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组 王文元课题组的研究目标为利用核移植/诱导性干细胞, 小鼠模型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等技术进行疾病机理和治疗方面的研究和开发。目前实验室具体的研究方向为: 1: 利用来自于患者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iPSCs/ESC), 核移植和细胞定向分化等技术,结合小鼠疾病模型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细胞机理并寻找可行的治疗靶标。 2: 遗传性疾病的个体化干细胞/基因治疗的研究和探索;结合基因编辑和干细胞技术发展基于干细胞的药物... * 药物设计合成化学研究组 王召印课题组主要研究许多疾病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的治疗,特别是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依然是尚未攻克的难题,我们的药物化学将针对这些领域中已知的或新靶向寻找更为有效或全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我们的在研癌症靶向有ALK,cMet, BTK,HDAC6的抑制剂,同时也将探索新的抗体-小分子偶联抗癌药物合成化学。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药研 * 机体胁迫与衰老课题组 韦海课题组主要以模式生物线虫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半胱天冬酶CED-3 /caspase在一系列非凋亡生理过程中的新机制和新功能。实验室聚焦线虫的神经发育,胁迫应激与代谢调控,首次揭示了半胱天冬酶在消除慢性泛胁迫威胁,抵抗 UV 辐射损伤和促进神经母细胞极性细胞分裂等非凋亡生理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目前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为机体代谢紊乱,UV胁迫等与衰老之间的作用机制问题。 * 炎症生物学研究组 许代超课题组主要研究促炎性细胞死亡以及炎症的调控机制,及其在衰老和多种重大人类疾病中的作用,包括阿尔兹海默症,炎症性疾病(如炎症性肝病,炎症性肠病)等。研究方向涉及新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免疫代谢、细胞稳态(细胞自噬)、蛋白质液液相分离等内容。 * 结构神经生物学研究组 于杰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是利用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Cryo-EM)解析介导神经信号传导的膜蛋白复合物的结构,并结合电生理学,荧光显微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研究手段对神经系统内转运钙离子的膜蛋白调控钙离子稳态的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其感应神经信号并从关闭状态到开放状态的整个门控机制。同时通过对特异性药物分子结合位点的研究,阐明其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和作用原理,从而为研发治疗神经系统性疾病提供新的药物靶点和途径... * 神经细胞学研究组 邹呈雨课题组主要探索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和外周免疫细胞如何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程发展。课题组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等多种方法,着重在单细胞水平,研究促进或保护相关疾病病理发展过程的细胞和分子作用机制。并利用原创发现的生物学问题,设计相应的基因或药物调控手段,寻求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 质谱与蛋白质组研究组 张耀阳课题组主要利用生物质谱技术来研究蛋白质在生物体系中的多种特性。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1.质谱蛋白质组学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 2.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衰老过程的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 3.质谱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生物学问题中的广泛应用 *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组 张一小课题组主要利用冷冻电镜技术、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手段研究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细胞对机械力信号感知机制研究;(2)与神经退行疾病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结构与功能研究;(3)蛋白质-核酸复合物结构与功能研究。 * 蛋白质稳态与疾病研究组 张在荣课题组主要研究蛋白质稳态和质量控制,以及它们在相关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机理。课题组运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分子遗传学、以及新一代测序技术等实验手段,研究: 1、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细胞内降解和沉积的信号通路和途径;2、在生理、病理等条件下对蛋白质质量控制系统起调控作用的新型分子;3、内质网应激响应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这些研究能为治疗神经推行性等疾病提供预防和干预... * 生物电路与动态过程研究组 周振课题组长期研究方向包括:(1)利用交叉学科(生物学、数学和工程学)探究细胞网络在衰老过程中的底层运行逻辑;(2)基于细胞网络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机模拟仿真,改造和合成细胞通路,实现可编程的细胞动态过程,并将此技术应用到疾病治疗、抗衰老和生物技术等诸多领域。 * 质谱与代谢组学研究组 朱正江课题组主要发展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新方法,并将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研究与健康、疾病相关的生命医学问题。具体方向为(1)发展新型质谱方法结合生物信息学实现高通量、全定量代谢组学技术;(2)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平台及代谢物数据库建设;(3)运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衰老及神经退行性疾病 * 细胞生物学与化学生物学研究组 袁钧瑛课题组主要研究领域为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程序化调控的细胞自杀机制,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现象。它在生物发育和机体动态平衡的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凋亡与许多疾病,如神经退化、肿瘤、炎症等的发生密切相关。袁钧瑛教授的研究工作为细胞凋亡的研究领域做出过重大贡; * 天然产物合成与化学生物学研究组 马大为课题组主要研究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及结构-活性关系研究;针对特殊靶点如G-蛋白偶连受体,蛋白激酶,蛋白水解酶和细胞凋亡过程的小分子调节剂的发现;有机合成方法学的发展和其在合成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应用。 * 跨膜信号转导机理研究组 周界文教授长期从事跨膜受体的信号传导机理和病毒与宿主膜融和机制方面的研究,为揭示这些蛋白在跨膜和近膜区域的盲点开发了一系列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技术,并从中发现了重要的新生物功能与概念。课题组的研究目标是免疫和细胞因子受体在细胞表面的时空组织与其调控下游信号通路的机理。课题组的转化目标包括发现新型免疫治疗调控剂和多特异性药物提送体系。 * 突触与脑疾病课题组 神经元细胞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并且传递化学和电信号,这个过程被称为突触传导,是神经系统的功能基础。陈椰林研究组使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和小鼠模型研究突触的功能、调控机制及其在阿兹海默症(又称老年痴呆症)致病机理中的作用。 * 细胞膜信号转导研究组 陈忠文课题组围绕细胞膜信号转导的物理化学调控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一方面开发新的生物物理技术,包括人工模拟细胞膜技术和活细胞单分子成像等技术;另一方面将这些创新技术应用到细胞膜受体信号转导、免疫与神经细胞间黏附和通讯的分子机制等基础生物学问题研究中,探索细胞中物理与化学因素协同调节细胞功能的原理。 * 药物化学与新药开发研究组 本课题组主要致力于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炎症和代谢性疾病的小分子药物的设计、合成和开发。重点针对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难以被传统小分子精准有效抑制的靶蛋白,采用PROTAC和分子胶等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开发高效精准靶向其降解的新型小分子药物,并解决PROTAC药物的口服吸收难题、透脑难题及分子胶药物的脱靶问题,以期获得安全有效的临床前候选药物。同时,针对生物合作团队发现的潜在新靶标,开发高质量的小分子调... 技术平台Technology Platform * 中国科学院 * 上海有机所 * 国家基金委 * 邮箱登录 * 内网预约系统 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021-68582285/68582282 地址:上海市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海科路100号 沪ICP备05005485号-3 友情链接 刘南实验室 ZHU LAB LIU CONG LAB 何凯雯实验室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