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afety.whlib.ac.cn Open in urlscan Pro
124.16.154.145  Public Scan

Submitted URL: http://biosafety.whlib.ac.cn/
Effective URL: http://biosafety.whlib.ac.cn/STMonitor/qbwnew/openhome.htm?serverId=81
Submission Tags: cascn
Submission: On February 16 via manual from US — Scanned from DE

Form analysis 1 forms found in the DOM

Name: bannerPOST /STMonitor/usercenter/extquit.htm;jsessionid=48F807514FEC6C626D41E0FA12A93514?parentPageId=1645031378308&serverId=81

<form id="extform_banner" action="/STMonitor/usercenter/extquit.htm;jsessionid=48F807514FEC6C626D41E0FA12A93514?parentPageId=1645031378308&amp;serverId=81" name="banner" method="post">
  <div class="box2">
    <i class="dis_inline-block hyicon hyicon_reg"></i>
    <span class="dis_inline-block username"></span>
    <span class="dis_inline-block">您好!</span>
    <a class="dis_inline-block" href="#" onclick="buttonSubmit_quit('quit','您确定要退出系统?','extform_banner');">[退出]</a>
    <a href="/STMonitor/qbwnew/userinfor.htm;jsessionid=48F807514FEC6C626D41E0FA12A93514?id=&amp;serverId=81" class="dis_inline-block">我的空间</a>
    <a target="_blank" href="http://124.16.154.171/redirectToNewBack?serverId=81&amp;plateform=stm&amp;userId=">情报管理平台</a>
  </div>
</form>

Text Content

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ioSafet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登录 注册
您好! [退出] 我的空间 情报管理平台

 * 首页
 * 领域数据
    * 宏观政策
    * 机构人员
    * 产业统计
    * 科研产出
    * 领域动态
    * 项目经费

 * 科技报告
    * 最新采集报告
    * 科技快报
    * 战略分析报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规划
   
 * 综合资讯
    * 产业新闻
    * 成员单位动态
    * 会议和会展

   
   
 * 帮助中心



 * 武汉病毒所/生物安全大科学中心发现蜱传脑炎病毒受体
 * 武汉病毒所等单位合作在蛋白纳米笼人工设计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 奥密克戎mRNA疫苗!辉瑞/BioNTech启动临床研究:在18-55岁健康成人中测试!
 * 首个基于CRISPR的高通量COVID-19检测产品!DETECTR BOOST? SARS-CoV-2获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EUA)!
 * 新冠疫情:3.4亿例!美国FDA批准扩大Veklury(瑞德西韦)适应症:治疗高危非住院COVID-19患者!
 * 武汉植物园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中取得进展
 * 武汉植物园完成我国两个特有的国家级保护植物——掌叶木和伞花木的叶绿体基因组解析

 * 1
 * 2
 * 3
 * 4
 * 5
 * 6
 * 7

 * 科技动态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 2022-02-10
   
   
   SCIENCE:戴口罩更能有效预防新冠感染

 * 2022-02-10
   
   
   与哺乳动物肠道病毒的相互作用改变共生菌的外膜囊泡的产生和含量

 * 2022-02-10
   
   
   NATURE子刊: 激酶复合体MTORC2通过防止铁死亡促进病毒特异性记忆CD4+ T细胞的寿命

 * 2022-02-10
   
   
   JAMA:75%的新冠重症患者出院一年后仍有身体或精神问题

 * 2022-02-10
   
   
   奥密克戎或将使新冠疫情接近尾声 未来的变异毒株可能比奥密克戎更具传染性

 * 2022-02-10
   
   
   新冠竟能“伤脑”?耶鲁科学家找到SARS-COV-2损害神经系统新证据

 * 2022-02-10
   
   
   NATURE子刊:新冠最大谜团之一被解开,为何感染新冠后出现嗅觉味觉失灵?

 * 2022-02-10
   
   
   SCIENCE:首次在分子水平上揭示SARS-COV-2变体奥密克戎感染人体细胞机制

政策规划   查看更多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已上市中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内容修订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 (2022年第1号)

为进一步指导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对已上市中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内容的修订,加强中药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了《已上市中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内容修订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现予发布。
  特此通告。      附件:1.《已上市中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内容修订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2.《已上市中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内容修订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起草说明

2022-01-09  (点击量:80)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中药新药毒理研究用样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 (2022年第1号)

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下,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中药新药毒理研究用样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见附件)。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程序的通知》(药监综药管〔2020〕9号)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同意,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附件:1.中药新药毒理研究用样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2.《中药新药毒理研究用样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起草说明

2022-01-09  (点击量:88)
产业新闻   查看更多


奥密克戎MRNA疫苗!辉瑞/BIONTECH启动临床研究:在18-55岁健康成人中测试!

辉瑞(Pfizer)与BioNTech近日宣布启动一项临床研究,在18-55岁健康成年人中,评估基于奥密克戎(Omicron)的候选mRNA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
该研究将有3个队列,测试目前COVID-19 mRNA疫苗(Pfizer-BioNTech COVID-19
vaccine)的不同方案、以及一种基于Omicron的疫苗。该研究将利用辉瑞和BioNTech
3期COVID-19加强研究中的部分受试者,是双方解决Omicron持续努力的一部分,以确定对基于变体的疫苗的潜在需要。
第一批受试者已入组临床试验,并接受了基于Omicron的疫苗,作为2针主免疫程序以及一针加强针。 具体而言,该研究将评估3个队列多达1420名受试者:
——队列1(n=615):受试者在入组前90-180天已接种2针当前COVID-19 mRNA疫苗(Pfizer-BioNTech COVID-19
vaccine),在这项研究中,受试者将接受一针或2针基于Omicron的疫苗。
——队列2(n=600):受试者在入组前90-180天已接种3针当前COVID-19 mRNA疫苗(Pfizer-BioNTech COVID-19
vaccine),在这项研究中,受试者将接受一针当前当前COVID-19 mRNA疫苗(Pfizer-BioNTech COVID-19
vaccine)或基于Omicron的疫苗。 ——队列3(n=205):先前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受试者,将接种3针基于Omicron的疫苗。
辉瑞高级副总裁兼疫苗研发负责人Kathrin
U.Jansen博士表示:“虽然目前的研究和现实世界数据表明,加强针继续提供高水平的保护,防止严重疾病和Omicron感染者住院,但我们认识到需要做好准备,以防这种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并潜在地帮助解决Omicron和未来的新变体问题。保持对病毒的警惕需要我们确定新的方法,让人们保持高水平的保护,我们相信开发和研究基于变体的疫苗,如这种疫苗,对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努力至关重要。”
BioNTech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Ugur
Sahin教授表示:“疫苗继续对Omicron引起的严重疾病提供强有力的保护。然而,新的数据表明,疫苗诱导的针对感染和轻中度疾病的保护比之前的病毒毒株下降得更快。这项研究是我们基于科学方法的一部分,旨在开发一种基于变体的疫苗,其对Omicron的保护水平与早期变体相似,但保护期更长。”
辉瑞/BioNTech的COVID-19疫苗是基于BioNTech专有的mRNA技术,由BioNTech和辉瑞共同开发。BioNTech是美国、欧盟和英国的营销授权持有人,也是美国(与辉瑞一起)、加拿大和其他国家的紧急使用授权(EUA)或同等授权的持有人。双方计划在最初授予EUA或同等授权的国家提交申请以寻求监管批准。

2022-02-10  (点击量:13)


首个基于CRISPR的高通量COVID-19检测产品!DETECTR BOOST? SARS-COV-2获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EUA)!

Mammoth Biosciences公司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授予DETECTR
BOOST®SARS-CoV-2检测试剂盒紧急使用授权(EUA),这是第一款基于CRISPR的高通量COVID-19检测产品,将CRISPR与实验室自动化相结合,用于SARS-CoV-2检测。
DETECTR
BOOST平台是一种基于CRISPR的一站式分子诊断系统,能够实现高通量、从样本到结果(sample-to-answer)的检测,具有与PCR相当的性能,且操作时间最小化。
结合安捷伦Bravo BenchCel DB液体处理平台,DETECTR
BOOST®SARS-CoV-2试剂盒可用于检测来自疑似COVID-19个体的鼻咽、前鼻腔、中鼻甲、口咽拭子标本中的SARS COV-2
RNA,该检测在高度复杂CLIA实验室中进行。 DETECTR
BOOST®SARS-CoV-2试剂盒尚未获得FDA许可或批准,但已根据FDA授予的EUA进行FDA紧急使用,供许可的实验室使用。 Mammoth
Bioscience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Janice Chen博士表示:“我们DETECTR
BOOST®SARS-CoV-2检测可与同类最佳PCR性能相媲美,此次紧急使用授权是我们充分利用CRISPR潜力改善生活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2022-02-10  (点击量:12)
成员单位动态   查看更多


武汉病毒所/生物安全大科学中心发现蜱传脑炎病毒受体

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TBEV)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黄病毒,感染人可导致脑炎、脑膜炎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死亡。TBEV发现于上世纪30年代,其细胞受体至今仍然未知,阻碍了对病毒感染致病机制的理解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最近,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崔宗强团队发现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粘蛋白域蛋白-1(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 1,TIM-1)是TBEV的功能性受体,揭示了TBEV病毒入侵的关键机制。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病毒结合细胞膜蛋白的质谱分析,筛选出一种能够与TBEV病毒粒子结合的宿主蛋白TIM-1。异位表达TIM-1可显著增强非敏感细胞对TBEV的易感性。通过基因敲除和病毒基因组RNA转染试验,证实了TIM-1在病毒复制周期的侵入阶段发挥作用。TIM-1与病毒粒子可共同内化进入宿主细胞。通过基因敲除、基因敲减、抗体封阻等抑制TIM-1蛋白功能,能够显著抑制病毒感染A549和Vero等细胞。在表达TIM-1的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中,拮抗TIM-1也可显著降低病毒的感染水平。
进一步,研究人员构建了TIM-1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在动物体内证实了TIM-1受体在病毒感染和致病中的作用。模拟蜱虫叮咬途径,通过足垫注射病毒感染小鼠,发现TIM-1基因敲除可以显著抑制病毒在外周血及脑、肾脏、肺脏等组织器官的感染与复制。与功能正常小鼠相比,TIM-1基因敲除可显著降低致死率,延长生存时间,并减轻肌肉震颤、后肢麻痹和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该项工作发现了TBEV的首个功能性受体,揭示了TIM-1受体介导病毒入侵的关键作用,对理解病毒的感染与传播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开发新的抗病毒靶点和策略。
这一研究成果已在mBio期刊在线发表(DOI:10.1128/mbio.02860-21),武汉病毒所副研究员张晓玮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崔宗强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病毒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sm.org/doi/10.1128/mbio.02860-21

2022-02-10  (点击量:16)


武汉病毒所等单位合作在蛋白纳米笼人工设计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与合作单位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A prototype protein
nanocage minimized from carboxysomes with gated oxygen
permeability”。该研究从头设计构建了一种氧气通透性可调控的人工蛋白纳米笼(protein nanocage,PNC)结构。
PNC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是由蛋白质亚单位通过精确有序自组装形成的笼形功能纳米结构,其类型多样(如病毒衣壳、细菌微区室、铁蛋白超家族等),是蛋白、核酸、矿物质等生物活性分子储存、递送与代谢调节的关键载体,也能为细胞内特异性高效酶催化提供限域空间。从材料学的角度,PNC具有可遗传编码、空间可寻址、可生物合成和易于功能化等优势,为靶向诊疗、催化、mRNA递送、纳米光子学等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平台,受到广泛关注。除了开发利用天然的PNC,从头设计PNC一直是领域内科学家的梦想。尽管已有一些成功的尝试,但设计具有特定物质通透性的PNC仍然非常具有挑战。
蓝藻羧酶体外壳是由多种蛋白组成的类似病毒衣壳的PNC,具有物质透过选择性(碳酸氢根可透过而氧气不可透过)。受此启发,研究团队以羧酶体顶点蛋白CcmL五聚体为构筑单元,结合前期病毒衣壳蛋白-无机纳米颗粒杂合组装的研究基础,通过界面设计,以量子点为模板指导CcmL五聚体组装形成了直径12
nm的PNC。联合使用固体核磁共振和冷冻电镜技术解析其结构,发现该PNC为正二十面体对称结构,具有高度保守的五聚体间相互作用界面,并观测到蛋白与量子点的作用位点。这是国际上首次在蛋白-无机杂合组装体中获得原子分辨率的蛋白质结构。基于高分辨结构信息,他们利用亲和性的分子补丁封闭该PNC壳的孔洞,可逆地控制笼子的氧通透性,从而建立了一种门控机制,首次实现了对特定分子具有可控通透性的PNC的人工设计。CcmL
PNC有望用于氧气敏感或响应性材料的存储、催化、输送、传感等方面,对类羧酶体人工细胞器的设计也有借鉴意义。此外,该研究建立的两种分别基于量子点和铱配合物的氧气传感策略也为相关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武汉病毒所博士生高瑞敏、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博士生谭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珊珊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武汉病毒所李峰研究员、生物物理所、深圳理工大学张先恩研究员、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杨俊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2022-02-10  (点击量:13)
会议和会展   查看更多


第四届类器官与器官芯片研讨会

第四届“类器官与器官芯片研讨会”将于2021年12月10日-12日在海南召开。本次会议由东南大学、海南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主办。会议诚挚邀请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企业等单位从事器官芯片、类器官、组织工程、生物医学大数据等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器官芯片、类器官、生物医学大数据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方向、展示最新科研成果,搭建生物医学工程科研单位与生物医学工程企业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共同促进我国器官芯片研究与产业发展进入新的里程。前三届会议已邀请了David
Weitz,Dan Tagle,Kam Leong,Michael Shuler,Marcus Textor,Kaiming
Ye,顾忠泽,等国际国内器官芯片和组织工程方面的著名专家。

2021-10-27  (点击量:151)


2021年第二届医学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ISAIMS2021)

2021年第二届医学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ISAIMS2021)将于2021年10月29-31日于中国郑州召开。会议将围绕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工程师等提供一个分享专业经验,扩大专业网络,面对面交流新思想以及展示研究成果的国际平台,探讨本领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问题和研究方向,以期推动该领域理论、技术在高校和企业的发展和应用,也为参会者建立业务或研究上的联系以及寻找未来事业上的全球合作伙伴。
本次会议主要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国际交流平台,以促进相关领域的学者们进行良好的学术交流。同时也为世界各地在建立商业以及科研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来自全球的合作伙伴。本次会议下设两个分会场:
分会场一:2021年精神健康人工智能技术和树洞救援国际研讨会(AI4MH2021) 分会场二:“微宙行动”第六次研讨会 大会官网:www.isaims.org
大会时间:2021年10月29日-31日 大会地点:中国郑州 截稿日期:2021年10月11日 接受/拒稿通知:投稿后1周内 收录检索:EI
Compendex,Scopus ISAIMS2020检索记录

2021-09-24  (点击量:216)


科技报告

最新采集报告

查看更多
 * 2021-12-01 2021年11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 2021-12-01 2021年11月CRISPR/Cas最新研究进展
 * 2021-11-04 2021年10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 2021-11-04 2021年10月CRISPR/Cas最新研究进展
 * 2021-10-07 2021年9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 2021-10-07 2021年9月CRISPR/Cas最新研究进展

科技快报

查看更多
 * 2020-12-30 生物安全科学动态监测快报 2020年第24期
 * 2020-08-25 2019-nCov相关科研信息 2020年第28期
 * 2020-08-25 2019-nCov相关科研信息 2020年第27期
 * 2020-08-25 2019-nCov相关科研信息 2020年第26期
 * 2020-08-25 2019-nCov相关科研信息 2020年第25期
 * 2020-08-25 2019-nCov相关科研信息 2020年第24期

战略分析报告

查看更多
 * 2021-03-04 2019-nCoV科研动态监测每日快报(第35期)
 * 2021-03-04 2019-nCoV科研动态监测每日快报(第34期)
 * 2021-03-04 2019-nCoV科研动态监测每日快报(第33期)
 * 2021-03-04 2019-nCoV科研动态监测每日快报(第32期)
 * 2021-03-04 2019-nCoV科研动态监测每日快报(第31期)
 * 2021-03-04 2019-nCoV科研动态监测每日快报(第30期)


领域数据库

 * 宏观政策

 * 机构人员

 * 产业统计

 * 科研产出

 * 领域动态

 * 项目经费


专题情报

查看更多
 * 新型生物技术
 * 转基因
 * 食品安全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 2016-11-14    New: Tools and resources development fund: Bioimaging
 * 2016-11-14    New: Annual focus for responsive mode proposals under the
   welfare of managed animals priority
 * 2016-11-14    Biology Week: Parliamentary receptionHouse of Commons, Houses
   of Parliament, London, SW1A 0AA
 * 2016-11-14    ?£5M awarded for new UK-Brazil joint projects in advanced
   biofuels and biorefinery research
 * 2016-11-14    agri-food

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
 * 2016-11-14   Partnerships for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PIRE)
   (nsf16571) | NSF -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 2016-11-14   Transplantation Workshop Report
 * 2016-11-14   Transgenic Mice Aid Research Into Deadly Cancer
 * 2016-11-14   Work plan of the CHMP Blood Products Working Party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
 * 2016-11-14   FDA revises proposed Nutrition Facts label rule to include a
   daily value for added sugars
 * 2016-11-14   FDA releases final rule to ensure food safety during transport
 * 2016-11-14   FDA approves folic acid fortification of corn masa flour
 * 2016-11-14   FDA proposes limit for inorganic arsenic in infant rice cereal
 * 2016-11-14   Federal court orders rice noodle company to stop selling
   products until it complies with food safety regulations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